國家衛健委發文鼓勵,“云膠片”能進一步覆蓋醫用膠片市場嗎?
雖然“電子膠片”“云膠片”“影像云平臺”等正成為醫療影像的發展趨勢,但傳統膠片目前仍具有不可取代性。云膠片等的發展仍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有關部門不斷對其標準和質量、準入門檻等進行規范。
2020年12月31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理醫療檢查的指導意見》,要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理檢查。在機制創新層面,要求醫療機構通過建立檢查資料數據庫或“云膠片”等形式,推動檢查資料共享。
影像數據占據了約90%的醫療信息。一直以來,患者在醫院做完影像檢查后,人手拎著一只裝著醫療膠片的大塑料袋成為“標配”。
但是由于各醫療機構間信息不互認,患者往往被要求重復拍片檢查,對患者的費用和醫療資源都是一種浪費。在國家衛健委發文后,“云膠片”能否深入取代醫用膠片市場?在推進醫療機構間檢查數據共享中,“云膠片”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電子膠片與傳統醫用膠片的“零和博弈”
最初的醫用膠片是X光膠片,即感藍、感綠膠片。其次是順應CT等設備產生的濕式激光片,影像首先存儲在磁盤空間里,按需打印輸出?,F在,隨著醫院數字化的發展,只有一些小型的、基層的醫院仍在使用藍綠膠片。數字化醫用膠片已成為各醫院的首選。目前常用的“數字化醫用膠片”有醫用干式激光膠片、熱敏膠片、醫用打印膠片。
其中,醫用干式激光膠片由聚酯(PET)片基包被銀鹽和保護層組成。成像清晰、出片速度快、影像質量高。用于CT、MRI、CR、DR等的記錄,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醫用膠片,可被用作診斷依據。根據《2019年中國醫用膠片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機遇分析報告》,2017年我國醫用膠片行業市場規模達230.87億元,同比增長4.97%。樂凱膠片2019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0.12%。
1.PACS開啟電子膠片變革
盡管醫用膠片作為輔助診斷工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電子膠片向傳統醫用膠片市場發起了強有力的沖擊。
所謂電子膠片,其真正含義是“原始的、全息的、標準的DICOM數字影像資料”,它迎合了臨床醫生與醫院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方面,醫療信息化在近年來發展迅速。醫院紛紛投入建設PACS系統,根據《2017年中國PACS系統市場規模及增速發展前景分析預測》,PACS系統的需求規模已從2009年的6.2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58.3億元。PACS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的普及,能夠全面解決數字醫學影像的獲取、顯示、存儲、傳送和管理功能。
另一方面,隨著高端CT、MRI、PET-CT等設備的應用普及,病人每次CT檢查影像多達上千幅。傳統的膠片無法承載足夠全面和有用的影像信息。
由此,我國醫學影像從傳統膠片向電子膠片過渡。部分省市開始推行“無膠片化運動”,使用數字化處理技術淘汰傳統膠片打印及診斷模式。
2017年2月22日,國家衛健委和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電子病歷管理規范(試行)》,其中規定,醫療機構可以為患者提供全電子化的病歷。云膠片作為電子病歷組成部分,開始具有合法性。在隨后4月1日,我國第一個云膠片醫療器械注冊證由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出。
從政策導向、技術發展、實際應用中,醫學影像的成像、存儲、輸出過程已基本實現數字化。 我國放射科醫生已然從“打手電”看片子的傳統習慣中解放出來,通過醫用豎屏來閱讀患者影像數據,給出分析結論。
2.電子膠片“開源節流”
膠片在其他行業的變革,早已進入尾聲。而在醫療行業,受限于行業的保守與克制,電子膠片的取代和覆蓋過程仍是進行時。電子膠片與傳統醫用膠片相比,不僅體現在閱片媒介的變化上,醫學診斷的精確性、患者可及性等都有所提升。
首先,通過電子膠片專業顯示器閱片,能夠提供許多簡便實用的工具。如窗寬、窗位調節、圖像的放大縮小、圖像對比度等操作。此外,電子膠片專業顯示器能夠支撐立體影像的閱讀和后處理應用。提供CTA 血管造影、3D 重建輔助診斷方法等。由此,針對不同檢查部位和疾病、不同需要、不同設備和系統,電子膠片顯示器都能使醫生快捷地掌握全局,增強診斷準確性。
其次,電子膠片相較醫用膠片,“開源”同時“節流”。為醫院和患者減少支出?;颊咦鰴z查,每張膠片需要支付22元,每張膠片醫院的采購價格為15-20元。而在電子膠片閱片模式下,醫生閱片成本降低,電子膠片收費較低,能夠節省雙方開支。
最后,電子膠片采用云SaaS模式,屬于輕量級技術。一兩周時間就可對接醫院PACS系統,能將醫院患者影像資料、就診報告儲存在云端,醫生和患者都可以通過PC端或移動端讀取影像資料及報告。
3.電子膠片為醫保和價格所困
現在,很多省市都已經開啟了電子膠片試點。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此前發布《關于核定數字影像服務費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規定,“省級公立醫院收費標準為每次檢查每人最高不超過20元” 。數字影像有了面向患者端的價格。給了醫院更加充足的發展與推廣動力。
2019年4月5日,浙江溫州醫科大學第五醫院發布《關于收取數字影像服務費的公示》。 數字影像收費標準為每次20元。公示中提到,數字影像具有患者更省錢、就診更方便、診斷更精準、分享更方便、應用更環保的優勢。
但是,電子膠片的推廣和普及仍舊面臨不利因素。主要集中于收費和醫保支持上。大部分省份仍未出臺電子膠片的收費方式,很多省份沒有給物價收費編碼,電子膠片仍屬于不合理收費。其次,電子膠片沒有納入醫保,可能會抑制醫院及患者的應用動力。
“云膠片”到“共享膠片”還有多遠?
當涉及不同醫療機構,以及醫院與患者之間的信息傳輸時,“云膠片”就能大顯身手了。云膠片提供“互聯網+”醫學影像服務。能夠為患者提供穩定、清晰的DICOM圖像?;颊呖梢酝ㄟ^移動端的手機App、小程序等查看影像。是電子膠片必然的發展趨勢。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放射診斷質控中心主任陳克敏在媒體采訪中指出,云膠片可方便患者就診,減少不必要的檢查,使診斷更加便捷,可實現資源共享。如前文所述,由于患者的影像資料無法在不同醫療機構間共享?;颊咿D診時往往需要重新拍片,造成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資源浪費等問題。那么,借助PACS系統和“云膠片”,能否實現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影像數據共享呢?
在理想狀況下,通過安全合規的途徑,可以由患者將“云膠片”授權給其他醫院。其他醫院無須接入信息系統,通過“云端”查看患者的醫療影像信息?;蛘哚t療機構之間通過PACS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在統一平臺共同上傳和下載患者的影像信息。然而,現在“云膠片”距離醫院間影像資料共享,避免患者重復檢查的愿景仍有一段距離。
一方面,云膠片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2020年3月27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發布《2020年第一批醫療器械分類界定結果匯總》。在不作為醫療器械管理的產品目錄中有“云電子膠片及報告系統軟件”?!皡R總”對其作出解釋:“軟件產品。本產品安裝在智能手機上,患者可通過手機查看電子膠片及瀏覽報告。軟件提供的信息不作為醫生診斷和治療的依據。該軟件不具備對報告、膠片的處理功能,僅供患者自己查看?!?/p>
《匯總》對于互聯網影像提出了明確的規范。僅僅作為提供給患者的媒介,不能成為數字影像服務,無法作為影像診斷依據。
其二,醫院信息系統無法互聯
大部分醫院都采用內網進行物理隔離,互聯互通受限因素較大。
其三,手機傳輸圖像可能造成誤診漏診
如果不通過醫院系統間進行傳輸,僅僅通過患者手機端進行閱片。一方面目前法律不支持其作為診斷依據;另一方面,部分專家也表示,手機的分辨率跟影像要求分辨率相差甚遠,由此可能造成漏判誤判。
“比如胸部CT上的肺小結節和乳腺鉬靶X線攝影上的微小鈣化,在目前的手機屏幕上是看不清楚的??慈橄儆跋褚箫@示器達到500萬像素,看胸部DR要達到300萬像素,這就是標準,如果不按標準辦事,很有可能造成誤診、漏診?!币晃会t生表示。
最后,云膠片的市場穩定性存疑
作為新興市場,云膠片廠商紛至沓來。但是,放射科影像數據存檔時間周期要求較長,門診病歷要求15年,住院病歷要求30年。這對企業的生存周期提出考驗。如果沒有完整的資質審核方式、管理制度、監管規范、安全法規等,很難對廠商的行為產生有效約束。
溫州影像云平臺:區域化電子膠片應用有效嗎?
盡管“云膠片”推行不易,但是,部分省市已經開始嘗試打造省市級醫學影像共享平臺,構建影像檢查互認體系。實現影像數據的互聯互通、共享應用。
以溫州市為例,目前其市級醫療影像云平臺已覆蓋包括溫醫大附一院、附二院等39家醫院和15家衛生院?;颊咴诹腥肫脚_醫院就診后,影像將自動上傳至平臺上。市民可以通過掃碼取片,醫生也可以通過醫學影像云平臺閱讀患者此前所拍攝影片。同時,市民還可以在線向診療醫生或其他專家進行咨詢。
區域化電子膠片的應用能夠促進醫療機構降低影像檢查耗材成本、減輕患者負擔。日后,溫州市醫療影像云平臺還將與浙江省級醫學影像云平臺以及省外部分城市醫學影像云平臺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綜上,雖然“電子膠片”“云膠片”“影像云平臺”等正成為醫療影像的發展趨勢,但傳統膠片目前仍具有不可取代性。云膠片等的發展仍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有關部門不斷對其標準和質量、準入門檻等進行規范。

關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們將定期推送醫健科技產業最新資訊